新浦京官网登录口
首頁工會概況教代會政策法規規則制度工會文件社團協會活動剪影群衆來信
校務公開
  校務公開 您現在所在位置: 首頁 > 校務公開 > 正文
校務公開2012年雙代會上科研處校務公開彙
作者:    編輯:    時間:[2013-06-08]
                                             科研處校務公開彙報
                                   ——2012年雙代會上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首先感謝大會給我機會向大家彙報一年來學校科研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就未來如何面對科研工作中的新機遇、新挑戰和大家進行交流探讨。
    一.2012年我校科研工作概況
  在今年年初學校召開的第九屆四次教代會閉幕式上,學校黨委用了五個“抓落實”對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學校領導班子真抓實幹,踏實做事的一種決心。如何把科研工作抓實抓好?按照學校的要求,依據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學校學科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工作部署以及學校科研工作實際,我們認真調查,統籌規劃,确定了“圍繞一個目标,強化三個理念,着力六項工作”的科研工作方針,為推動今年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階奠定基礎。
  “圍繞一個目标”就是增強科研核心競争力,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質量;“
  定基礎班子強化三個理念”一是要頂天,我校的發展定位是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所以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就是要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開展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研究,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二.是要立地,作為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所謂立地就是要圍繞地方經濟和社會重大需求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直接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增強為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的貢獻力和影響力。
  三是要樹人,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曆來是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的,科學研究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所以,樹人就是通過科研工作培育和培養出拔尖創新的人才隊伍,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
  根據以上“目标”和“理念”,今年科研處着力落實好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
  基礎研究是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的重要基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學校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研究型大學源頭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根基,是保持學校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赢得廣大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的一緻認可,已經成為衡量高校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推動我校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發現、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學校都十分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和管理工作,本年度,通過積極動員和組織,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好成績,基金申報數首次突破300項,截至目前共獲批108項,立項數首次曆史性的突破了100項,立項總經費達到6933萬元。與2011年相比,本年度立項總數增長39%,立項經費創曆史新高。達到并超出了本年度的預定目标,而且我校的平均資助率達到30.2%,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基金委相關領導對此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地質系的董雲鵬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成為我校第四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地質系劉建妮教授和化材學院栾新軍教授獲得首批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些項目的獲得将對我校學科未來的發展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是重點做好國家科技計劃重大項目申請工作
  今年,我們緊緊盯住國家重大的科技計劃,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礎上經過仔細謀劃,在地質、生物、數理、化學和信息領域,共獲得國家科技計劃12項,獲批經費總計9250萬元。其中“973”青年計劃項目1項,獲批經費500萬元;“973”課題4項,獲批經費1725萬元;“863”課題4項,獲批經費2887.68萬元;“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項目1項,獲批經費4135.85萬元。
  通過這些具體項目實施,真正提升了我校高水平科學研究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的貢獻力和影響力。
  三.是積極做好科研團隊和基地建設工作
  經過激烈的競争,我校張宏福教授牽頭的“陸内構造及其動力學” 教育部創新團隊正式獲批,總經費300萬元,自此我校的教育部創新團隊增加至5個,此外,2012年我校共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4項,資助率100%。在省内,地質系張興亮教授和化材學院吳彪教授獲得我省首次實施的科技創新團隊資助。
  另一項重要的收獲是,經過學校上下積極努力,2012年我校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全部獲得基金資助,總經費1400萬元,立項數和經費數為曆年之最。
  我校的團隊和基地建設繼續積累新的增量,優勢學科逐步由單一學科向多學科方向發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
  四.是紮實推動科技成果産出工作
  本年度,我校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勵22項,總體獲獎率達到73.3%。城環學院宋進喜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河流健康的生态流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物理所楊文力教授主持完成的“量子可積系統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今年9月20日召開的陝西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兩項成果獲得省上領導的頒獎表彰。至此我校連續五年在省科技獎勵中年均獲得一等獎2項,近五年獲得省部級一等獎以上成果11項,覆蓋我校地質、化學、化工、生命、物理、數學等理工科各學科。這些也為進一步向國家獎沖刺打下了基礎。
  而在人才獎勵方面,本年度也是收獲豐碩。我校的李保國教授和耿國華教授獲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号,我們在這裡向他們表示祝賀。還有四位年輕的教師郭松濤、張志飛、郭崇峰和趙英永通過第九屆陝西青年科技獎的評審,目前正在公示,我們也向他們表示祝賀。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在科學技術方面獲得各種表彰和榮譽。
  另一方面,本年度我校高水平學術論文數量增長較快,SCI收錄論文381篇,比上一年度增長24.1%;同時,SCI四區收錄的論文所占比例較上年度減少4.4%,這些都表明我校高水平論文總數在增加,而質量也在同步提升,近年來科研政策在職稱評審和科研獎勵做出新的調整之後,其激勵效應正在快速顯現。
  五.是全面推進技術轉移與服務地方工作
  今年,我校積極拓展與地方的合作領域和途徑,深化産學研合作内容,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的能力:全年累計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74項,到款4千餘萬元。我校與西安弘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M40甲醇汽油清潔燃料技術的研究開發”合同,合同總額1000萬元。我校與漢中市簽訂市校戰略合作協議;與陝西省能源局簽約共建支撐陝西能源化工産業發展服務平台;與天津市東麗區共建“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天津研究院”等等。
  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我校已經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産學研合作模式,服務内容更加豐富,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較好地發揮了我校作為陝西乃至于西部地區知識創新、社會服務的生力軍、智囊團、人才庫的重要作用。
  六.是努力提升學術氛圍
  今年,我們以110周年校慶為契機,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台,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升學校學術水平。
  在這次校慶學術活動中,我們特别策劃開設了“楊鐘健講座”系列學術活動,“楊鐘健講座”以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原校長,世界著名的地質學家,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楊鐘健先生名字,以“倡導學術創新,傳播學術思想,營造學術氛圍”為宗旨,邀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北京化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中科院院士張國偉、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孫來祥等一批中外知名科學家來校開壇講學,激發師生的學術熱情,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發展。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校黨委的正确領導是密不可分的,更是我校全體師生員工攻堅克難、努力拼搏的結果。雖然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着學科發展不均衡、科研隊伍總量不足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着我校科研工作又好又快發展,要實現創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标,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回顧過去,成績可喜,展望未來,重任在肩。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确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提出科學發展,驅動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今年召開的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對如何建立國家、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提出明确要求;國家開始實施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則為我校提升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提供了又一次重大戰略機遇,使我們更加有信心做好學校的科技工作,為建設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倍加努力。
  二、明年的重點工作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核心思想就是把工作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在即将到來的2013年,我們将科學謀劃,提前布局,抓住機遇,認真落實,在有限的科研資源的競争中求得進一步的發展。我們明年的主要工作是: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我校科學研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從體制和機制入手,逐步完善學校科研管理體系,創新管理方法,提升研究質量,促進學科交叉,實現學校科研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以科技創新為主線,以各學科協調發展為主導,持續堅持“基礎性項目瞄準國家目标,發展型項目緊扣地方需求”的工作方針,組織策劃2~3個具有标志性的國家級重大或重點項目,力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态勢,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建設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建設取得新進展;3.立足我校現有優勢學科,通過抓重點重大項目的研究進展,突出研究成果的質量意識,組織力量,形成有競争實力的成果闆塊,加強成果集成,全力沖刺國家科學技術獎,力争有所突破。
  4.引導教師和科研人員積極探索協同創新思路和模式,凸現學校在校企合作的主導作用,力争在應用研究方面有一個長足進展,形成高校服務地方的新格局。
  最後衷心感謝一年來大家對學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幫助!
  謝謝!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狗百科·新浦京官网登录口welcome 版權所有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電話:88302521 郵編:710069 您是第 位訪客 | 進入管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