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浦京官网登录口
首頁工會概況教代會政策法規規則制度工會文件社團協會活動剪影群衆來信
校務公開
  校務公開 您現在所在位置: 首頁 > 校務公開 > 正文
十屆三次教代會研究生院工作彙報
作者:    編輯:    時間:[2015-01-08]

圍繞人才培養質量  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一、規模擴大,成績可喜

1獲準成立研究生院。

20119月我校獲批成立研究生院,标志着我校研究生教育邁上了新的台階、開啟了新的曆史征程。

2.學科專業布局更加合理,學位點建設成效明顯

十二五期間,我校新增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目錄外新增1個自主設置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新增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城市規劃碩士),新增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材料工程)。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目錄内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目錄内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分别有12個自主設置專業;有工商管理碩士(含EMBA)、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碩士(含15個領域)、法律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教育碩士、藝術碩士、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中藥學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城市規劃碩士1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科涵蓋除農學、軍事學以外的11大門類。較之“十一五”末(2010年我校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增長90%、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增長95%、專業學位授權點增長7%。已經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學科門類及比較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為研究生教育的持續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校“十一五”期間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情況一覽表

序号

學科

代碼

學科名稱

序号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201

★理論經濟學

11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

0601

★曆史學

12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3

0702

★物理學

13

0503

新聞傳播學

4

0703

★化學

14

0701

數學

5

0709

★地質學

15

0705

地理學

6

0710

★生物學

16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7

0712

★科學技術史

17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8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18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9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9

1202

工商管理

10

1008

★中藥學

20

1204

公共管理

備注:帶★者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我校“十二五”期間新增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情況一覽表

序号

學科

代碼

學科名稱

序号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1

0202

★應用經濟學

12

0301

法學

2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13

0302

政治學

3

0601

★考古學

14

0303

社會學

4

0602

★中國史

15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5

0603

★世界史

16

0803

光學工程

6

0701

★數學

17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

7

0713

★生态學

18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8

0714

★統計學

19

0833

城鄉規劃學

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

1205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10

0835

★軟件工程

21

1301

藝術學理論

11

0101

哲學

22

1303

戲劇與影視學

23

1304

美術學

工程碩士招生領域(15)

領域代碼

工程領域名稱

領域代碼

工程領域名稱

085216

化學工程

085235

制藥工程

085217

地質工程

085209

集成電路工程

085238

生物工程

085237

工業設計工程

085219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085213

建築與土木工程

085212

軟件工程

085239

項目管理

085208

電子與通信工程

085240

物流工程

085211

計算機技術

085204

材料工程

085229

環境工程

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共有29個一級學科參加了評估。本次評估中,科研院所進行單獨排名。從評估結果來看,我校有6個學科進入前10其中考古學在35家參評高校中排在并列第3位,地質學在16家參評高校中排在第4位,科學技術史在10家參評高校中排在并列第4位,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在20家參評高校中排在并列第8位,世界史在48家參評高校中排在并列第9位,理論經濟學在55家參評高校中排在并列第10位。從得分百分位次來看,考古學、地質學、理論經濟學、世界史、軟件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物理學、中國史等9個一級學科得分位次進入前30%

3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學位授予人數持續增加

20112014年,我校共招收博士研究生942人、碩士研究生8930人(其中學術型4255人、專碩3693人、在職單證碩士982人),截止到201412月,我校各類在校研究生779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60人、碩士研究生6734(全日制碩士5994人〈學術型3149人,專業學位型2845人〉,在職單證碩士740人)較之“十一五”末在校生數66822010年各類在校研究生:博士743全日制碩士4884人〈學術型3701人,專業學位型1183人〉,在職單證碩士1055人)增長17%(其中博士研究生增長43、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增長19%)。

           

20102014年我校研究生教育規模發展情況統計表

                                                           單位:人

年度

在校研究生情況

研究生招生情況

在校研究生數

年增長率

(%)

招生

總數

年增長率

(%)

招收碩士生數

年增長率

(%)

招收博士生數

年增長率

(%)

總數

學碩

專碩

單證

2010

6682

2424

2211

1174

673

364

213

2011

6884

3.0%

2323

-4.2%

2098

1085

781

232

-5.0%

225

5.6%

2012

7011

1.8%

2431

4.6%

2193

1067

902

224

4.5%

238

5.8%

2013

7307

4.2%

2547

4.8%

2308

1053

973

282

5.2%

239

0.4%

2014

7794

6.7%

2571

1.0%

2331

1050

1037

244

1.0%

240

0.4%

“十二五”期間四年共授予博士學位609人、碩士學位8059人。較之“十一五”期間學位授予人數(2006-2010年共授予博士學位682人、碩士學位7596)增長4.7%。截至到201412月,34年來累計招收各類研究生27600餘人,授予博士、碩士學位20669人。

我校“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授予博士、碩士學位人數統計表

類别

年份

科學學位

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

合計

博士研究生

碩士研究生

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人數

十一五期間

682

5557

146

1893

8278

2011

143

1320

16

624

2103

2012

148

1235

13

993

2389

2013

177

1076

17

847

2117

2014

141

1007

26

886

2060

20112014

609

4638

72

3350

8669

19812014

1669

13131

720

5149

20669

(以上統計數據截止20141231)

4導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導師指導能力不斷提升

已經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學術水平高、愛崗敬業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目前共有研究生導師944人(其中博導393人,50歲以下博導151人,占比38%),較之“十一五”末導師數量(2010年研究生導師636人﹤其中博導201人﹥)增長48%博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0%以上,碩士生導師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達90%以上。研究生導師隊伍迅速成長壯大,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已成為導師隊伍的主體。

5研究生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創新是研究生教育的靈魂”的理念,将過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結合,不斷探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方法和措施。經過4年的發展,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産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①十二五期間,共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提名論文2篇。截止到2013年底,我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數量(6篇優秀5篇提名)在全國高等院校中并列第39位,全國地方綜合性大學位居第1位。20112014年共獲得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20篇,獲省優博總數在陝西省名列前茅,學科分布呈多元化的趨勢。

研究生在高水平出版社(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博士專著3部、教材3部(科學出版社出版博士專著3部《秦嶺造山帶晚三疊世花崗岩類成因機制及深部動力學》、《豬苓的化學成分及其應用》、《電化學傳感器構置及其應用》;出版教材3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出版社])。

2011-2014年我校國家級、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情況統計

年份

論文題目

作者

導師

學科類别

入選情況

2012

秦嶺造山帶晚三疊世花崗岩類成因機制及深部動力學背景

秦江鋒

賴紹聰

地質學

國優

2012

中藥豬苓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學研究

趙英永

林瑞超

中藥學

國優提名

2013

陝西甯強埃迪卡拉紀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hemiannulatusGaojiashaniacyclus:化石埋藏學與古生

蔡耀平

 

地質學

國優提名

2011

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研究

儲曉軍

 

中國語言文學

省優

2011

新型傳感界面的電化學行為及其應用研究

盛慶林

鄭建斌

化學

省優

2011

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擴散研究

劉笑明

李同升

地理學

省優

2011

秦嶺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繁殖策略、社會組織與個體擴散遷移機制的研究

齊曉光

李保國

地質學

省優

2011

秦嶺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繁殖競争與肢體偏好的研究

趙大鵬

李保國

生物學

省優

2012

中國式分權、政府競争與經濟績效

王守坤

王忠民

理論經濟學

省優

2012

經濟增長質量:一種理論解釋及中國的實證分析

鈔小靜

任保平

理論經濟學

省優

2012

秦人食譜研究

淩雪

趙叢蒼

考古學

省優

2012

華北克拉通南緣早前寒武紀地殼的形成和演化-太華、登封雜岩锆石U-Pb年代學及Hf同位素組成

第五春榮

孫勇

地質學

省優

2013

北宋"文字禅"研究

趙娜

張豈之

曆史學

省優

2013

數論中的幾個經典和式的算術性質研究

劉燕妮

張文鵬

數學

省優

2013

碳納米管多維多尺度雜化結構的可控制備和形成機理研究

李渭龍

任兆玉

物理學

省優

2013

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響古箐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bieti 活動時間分配、夜宿行為和食性研究

黎大勇

李保國

生物學

省優

2014

唐代河東裴氏與文學

邰三親

李浩

中國語言文學

省優

2014

北朝隋唐入華粟特人墓葬圖像的文化與審美研究

孫武軍

葛承雍

曆史學

省優

2014

金屬化合物-碳類複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用作锂離子電池負極的研究

王剛

王惠

化學

省優

2014

糖類物質的熒光标記新方法的建立及其顯微熒光分析應用

張英

黃琳娟

生物學

省優

②高水平學術成果:自“十一五”“十二五以來,通過研究生創新教育項目的持續實施,我校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明顯增強,研究生創新教育成效日趨顯著成果日漸豐碩研究生在我校的科研創新中日益發揮着後備軍和生力軍的作用,對我校的科研貢獻越來越大。

20062013年我校被SCIE收錄的論文統計數據看,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的SCIE論文數量逐年遞增(見下表)。

年份

研究生作為第一作者被SCIE收錄的論文數

我校被SCIE收錄的論文數

研究生所占比例

2006

112

213

52.60%

2007

139

244

57.00%

2008

180

311

57.90%

2009

193

294

65.00%

2010

179

307

58.30%

2011

230

382

60.20%

2012

270

439

61.50%

2013

357

545

65.50%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我校在讀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的SCIE論文已經占到全校SCIE論文總數的65.50%,研究生參與的SCIE論文占到全校SCIE論文總數的90%以上。

在數量增長的同時,我校研究生不斷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如:

化工學院王亞碩士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的新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SCI一區論文1篇。

化材學院陳明博士在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和《德國應用化學》各發表SCI一區論文1篇,影響因子分别為10.6813.74。南江碩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SCI一區論文1篇,影響因子為10.677

信息學院王舉博士在影響因子6.5的《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發表SCI一區文章1篇。趙康、陳少峰兩名碩士的兩篇論文分别在計算機網絡國際頂級會議Mobicom2014 Sigcomm2014poster錄用(這兩類會議中國大陸學生2014年正文被錄用情況為:4/362/45 poster被錄用情況為:5/47,7/49)。

地質學系博士康磊在地質學報(英文版)發表SCI論文1篇,獲陝西省創新成果展一等獎。

此外,還湧現出一批科研産出量多質量高的研究生。如:數學學院王婷婷博士在《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eries A)》等期刊參與發表論文26篇,其中SCI論文19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生命學院趙英永博士在《Analytica ChimicaActa》等期刊發表 SCI論文10篇,畢業留校一年後又發表SCI論文5篇。化工學院李賢博士2012-2014年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等本領域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13篇。 物理所林彥明博士在《J. Mater. Chem. A》等刊物發表SCI論文7篇,其中1區4篇,2區3篇。經濟管理學院王頌吉博士在《中國軟科學》《中國工業經濟》等期刊參與發表論文30篇,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8篇,其中3篇權威,5篇核心。

2010年研究生辛興撰寫的長篇小說《四月》在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2011年研究生關兵拍攝的紀錄片《墨脫情》在韓國釜山第三屆中韓大學生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金獎;2012年,研究生鄭欣編劇的校園話劇《上海夫人》入圍國際易蔔生大學生戲劇節決賽。

研究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及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展等屢獲佳績。

20112014年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連續四年獲得一等獎(共4項),獲二等獎共10項、三等獎共22項;

2011年第八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2012年第九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2013年第十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2014年第十一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2014年參加第九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獲團體二等獎1項,個人三等獎1項,商業計劃書獎1項。

2014年陝西省首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暨創新成果洽談會上,我校共有38項作品參展參評,其中理科類18項、文科類15項、工科類5項,參展作品總數居全省高校之首。作品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5項以及優秀獎12項,獲獎總數在全省高校中名列第二。其中,由關正輝教授指導,陳明、高莎同學完成的科研項目《钯催化芳胺的羰基化合成含氮雜環》榮獲本次成果展最高獎項“有色天宏杯獎”,獲得組委會頒發3萬元獎金。

6研究生聯合培養及專業實踐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我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考古學、生物學、生态學、地理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分别與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陝西考古研究院、陝西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及榆林學院所建立的5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獲批成為陝西省首批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工作站。2014年,我省共有18所高校在33 個合作單位建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獲批成為省級示範工作站,我校獲批數量與西安交通大學并列位居陝西省第一。

序号

設站單位名稱

進站高校學科名稱

1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

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2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考古學

3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

生物學、生态學

4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地理學

5

榆林學院

化學工程與技術

7研究生院獲評進入201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排行榜第39

根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我校研究生院位列201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排行榜500強第39名,獲評2014中國四星級大學研究生院,跻身中國高水平大學研究生院隊列。同時,依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4中國各地區大學研究生教育排行榜,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我校名列2014陝西省大學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前3強。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的201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排行榜100強(節選)

名次

學校名稱

類型

所在地區

2014辦學等級和層次

地區

排名

星級排名

辦學層次

1

北京大學

綜合

北京

1

6星級

中國頂尖研究生院

2

清華大學

理工

北京

2

6星級

中國頂尖研究生院

16

西安交通大學

綜合

陝西

1

5星級

中國一流研究生院

26

西北工業大學

理工

陝西

2

4星級

中國高水平研究生院

39

新浦京官网登录口

綜合

陝西

3

4星級

中國高水平研究生院

41

長安大學

理工

陝西

4

4星級

中國高水平研究生院

5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林

陝西

5

4星級

中國高水平研究生院

64

陝西師範大學

師範

陝西

6

3星級

中國知名研究生院

67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理工

陝西

7

4星級

中國高水平研究生院

二、适應新形勢,不斷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做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性工作。“十二五”期間,為貫徹落實《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十二五”暨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務,推動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立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長效保障機制和内在激勵機制,學校先後制定、修訂了《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辦法(西大研【201121号)》、《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十二五”“211”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規定(西大研【201211号)》、《中共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委員會 新浦京官网登录口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黨發[2012]23号)、《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研究生培養規定》、《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新浦京官网登录口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實施細則》、《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上崗資格審核管理辦法》西大研【20146号)、《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上崗資格審核管理辦法》西大研【20147号)《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方案、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及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西大研【201426号)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主要從研究生招生改革、培養機制改革、博碩士培養方案修訂、建立高标準新課程體系、完善研究生創新教育項目的實施、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台、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嚴把學位授予質量、建立研究生教育績效津貼制度、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加強學風和教風建設等十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使我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規章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規範,進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三、政策調整, 挑戰嚴峻.

1.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

2013年以來,國家三部委(教育部、發改委、财政部)連續出台《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号)、《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财教【201319号)、《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财教[2013]219号)、《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财教[2013]220号)、《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審辦法》(教财[2014]1号)等5個文件,明确從2014級研究生開始全面收費,同時增加國家财政撥款力度并實行經費績效管理,即211工程實行績效評估、學科排名實行獎勵性補助、研究生教育實行績效撥款,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與财政撥款的有效銜接,發揮績效評價的導向作用,推動高校發布本單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與績效年度報告》。因此,随着國家擴大辦學自主權政策的落實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的多元化,地方政府統籌研究生教育的權力和責任的不斷加大。新浦京官网登录口作為一所身處教育大省和經濟欠發達省份的地方綜合大學,較之部委屬高校和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統籌能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和差距(比如地方财政撥款、國家助學金和學業獎學金等)。在“十二五”期末及“十三五”期間,如何持續提高質量、統籌争取各種資金、整合資源拓寬研究生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加大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資助标準和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全新的獎助體系以吸引更多更好的優質生源等等均是我們要面對的新的嚴峻挑戰。

2.招生選拔制度改革。

從國家層面主要進行了5各方面的政策調整:①建立博士生招生計劃分類指導和動态調節機制;②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③加強和改進招生計劃管理,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實行統一管理。在職攻讀碩士學位逐步納入國家統一考試。 ④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試行“申請--審核制”,更加強調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專業學術潛質。⑤調整了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辦法。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45号)文件精神,從2015年起,推薦免試研究生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對于推動招生單位(或推薦高校)科學規範選拔、擇優錄取,保障考生自主報考權利,維護公平競争環境,促進招生單位提高招生質量和辦學水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給我們又帶來生源競争壓力,就是我們比較好的一些生源可能大多要流向部委屬高校。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積極應對、采取多種措施争取到更多的優秀生源報考我校或接收到相對更好的一些推免生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新的課題。

下表為我校2010-2015年度碩士招生中985211院校生源及接收推免生情況統計:

20102015年度碩士招生中985211院校生源及接收推免生情況統計

年度

招生數

總數

985211院校生源

比例

接收推免生比例

2010

1847

658

35.6

11.5%213

2011

1866

694

37.1

12.4%232

2012

1969

693

35.1

14.2%279

2013

2026

784

38.6

15.7%318

2014

2087

735

35.2

14.3%298

2015

-

-

-

    -212

3.培養模式改革——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培養、分别制定學位授予标準。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2014年制定出台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 ;各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按專業學位類别(或領域)也将陸續制訂出台《博士、碩士專業學位基本要求》。教育部、人社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3号)提出,為确保培養質量,必須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産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适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養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力的教學科研人才。但随着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去向已更多地從教學、科研崗位轉向實際工作部門。從世界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來看,碩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實際應用為主,教學科研人才更多是來源于博士研究生。因此,為促進研究生教育的更好發展,必須重新審視和定位我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标,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碩士研究生的類型結構,逐漸将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實現研究生教育在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等方面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我校作為綜合性大學,基礎學科較多,應用型學科相對較少,在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經過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後,目前全日制專碩在校生已經占到全校碩士研究生總量的47.5%。在國家大力開展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定位、探索和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内容、教學過程、實踐要求和學位論文标準等),如何加強專業碩士導師隊伍建設、完善資助辦法、強化過程管理、加強聯合培養、拓寬就業渠道,不斷推進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規範化發展,促進專業學位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也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探索。

4.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有關新政出台帶來的考驗。

201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連續出台了《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号)、《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辦法》(學位[2014]4号)、《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号)三個文件,旨在構建以學位授予單位質量保證為基礎,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為引導,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的内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内部質量保證體系要明确學位授予單位第一主體的職責,增強質量自律,培育質量文化。外部質量監督體系要加強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撐與宏觀監管,以質量為主導統籌資源配置,發揮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的質量監督作用。

通過學位授權點的合格評估工作,旨在保證學位授權點基本水平和研究生教育基本質量;推動培養單位建立常态化自我評估制度(自評結果向社會公開);建立學科動态調整機制,推動存量調整,主動服務需求;打破學科授權點終身制,建立強制退出機制(5年内不得申請) ;從而達到穩定規模、優化結構的目的。

通過博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工作(每年進行一次,抽檢範圍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10%左右,碩士學位論文的抽檢比例為5%左右。),将抽檢專家評議意見以适當方式公開;對連續2年均有存在問題學位論文,且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予單位,進行質量約談;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中,将學位論文抽檢結果作為重要指标,對存在問題學位論文比例較高或篇數較多的學位授權點,依據有關程序,責令限期整改,經整改仍無法達到要求者,視為不能保證所授學位的學術水平,将撤銷學位授權;學位授予單位應将學位論文抽檢專家評議意見,作為本單位導師招生資格确定、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

因此,根據國家以上政策,在“十三五”期間,我校部分學位授權點将可能面臨限期整改甚至被撤銷的嚴峻考驗。

四、質量為主,創新工作

根據2014115日召開的“首次以質量為主題”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有關精神,國家将進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質量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主要包括8各方面:樹立科學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加快形成個性化、更加靈活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大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改變單一以科研為評價的導師機制;建立健全培養單位内部質量保障體系,定期開展自我診斷式評估;強化外部質量評估與監督,建立與教育質量有效銜接的績效撥款體系;推動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推動高水平師資來源的國際化,支持與高水平大學開展聯合學位;強化國家地方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健全學會争議解決機制;提高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的建設水平。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當堅持質量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着眼提升創新與實踐能力改革培養模式,把握好規模與質量、借鑒與弘揚的關系,創新性地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努力開創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1.充分發揮導師作用,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結合學校教師考核工作,修訂完善導師考核辦法;積極搭建導師學術交流平台,加強導師培訓工作力度。不斷改革完善導師選聘上崗方式,嚴格遴選,動态管理,強化培訓,嚴格考核,明确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真正起建立起導師能上能下的動态調節機制,努力建設一支造詣精湛、德學雙馨的研究生導師隊伍。

2.改革創新招生選拔制度,實施研究生生源提升工程。

進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試點工作,加大直博、碩博連讀的選拔力度;改革推薦免試生的接收辦法;進一步加大招生宣傳;繼續鼓勵資助各培養單位舉辦暑期學校,實行“儲才”計劃,努力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報考我校。

3.積極進行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

随着研究生規模的擴張、研究生培養目标定位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對研究生培養規格的要求以及研究生個人發展需求的改變,需要我們主動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專業結構和導師指導模式,更新培養理念,樹立多樣化的、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積極探索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和分類培養目标體系。

在結合我校目前4個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通過産學研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進一步推動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和創新素養的提高。繼續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案例庫建設和教材建設;健全校内外雙導師制,以校内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對具備條件的專業學位類别或培養單位,積極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和實踐考核與特定職業人才評價标準有機銜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内容與特定職業人才工作實際有效銜接,推進專業學位授予與獲得相應職業資格有效銜接。

4.完善制度規範,健全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

2013年國家全面啟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以來,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投入機制、招生選拔制度、人才培養模式、評價監督機制為主要改革内容,以分類推進培養模式改革,統籌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為基本着力點,陸續出台了系列改革政策(13個文件)。因此,在“十二五”期末及“十三五”期間,我校應着力加強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切實做好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相關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和信息公開工作,積極構建内部質量保障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

5.以評促建,開展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工作。

2015年起開展學位授權點自我評估工作 ,按照邊評邊改、邊評邊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建 的工作思路,采取逐步推進、有的放矢 的方式,對學校現有的學位授權點建設成效進行認真的梳理和總結。以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定期評估和專項評估)工作為抓手,紮實做好學位授權點的動态調整以及新一輪學科評估的準備工作。

6. 開展校級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

在校級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評選工作的基礎之上,力争 “十三五”期間在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數量上取得新的突破。

7. 構建學術交流平台、營造學術交流氛圍、提升國際化水平。

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活動是提高研究生創新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開拓學生學術視野,促進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有着重要的意義。從“十二五”我校研究生創新教育的成效來看,在2015及“十三五”期間,應繼續做好“研究生學術月”、“研究生科學大講堂”、“導師講壇”等活動,積極打造研究生校園學術交流活動品牌。進一步資助做好研究生“雅思托福培訓”、國内外訪學、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等工作。

8. 完善獎助體系,探索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改革新途徑。

                                                                         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20151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狗百科·新浦京官网登录口welcome 版權所有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電話:88302521 郵編:710069 您是第 位訪客 | 進入管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