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高校工會文化建設創新策略探析
新浦京官网登录口二理論研究組
大學是承載與推動社會文化、精神價值的專屬機構,也是優秀文化傳承的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基地,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具有引領作用。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文化傳承創新”是大學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各大高校紛紛出台相關舉措,掀起建設大學文化建設的熱潮。
高校工會文化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着廣大高校教職員工的文化風貌,在新的時代形勢下,應當積極承擔文化建設使命,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通過繼承創新,凝練高校工會文化精神,拓展高校工會文化功能,提升高校工會文化影響力,在中國大學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本文拟對新形勢下高校工會文化的内涵、功能進行探讨,着重闡述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高校工會文化建設的創新策略。
一、高校工會文化的内涵
大學文化是指在高校辦學過程中,為促進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為提高高校師生文化素質、道德品質、審美情操,實現高校的教育發展目标,由高校師生在教學科研活動中創造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的總和。大學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影響是無形而又深遠的,外在表現為校風、師風、學風,反映了高校長年發展過程種形成的自身獨有的價值取向,呈現了高校的品格,對高校全體人員有着共同的約束,是其行為規範、道德标準的基本準則。高校工會文化是大學文化的組成部分,始終伴随着大學文化的發展。是一代代工會人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經驗的總結和積累。
高校工會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校工會組織,在上級工會和同級黨委的正确領導下,長期以來形成的共同理想、價值觀、作風、工作方法和行為規範的總稱,是高校工會組織在工作實踐中創造的具有鮮明工會特色的精神财富的總和。高校工會文化的主體是全校教職員工,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文娛活動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統一教職工的意志,規範行為,以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為學校發展建設的總目标服務。
二、高校工會文化的四個功能
1、先導功能
高校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他們知識淵博,觀念新穎、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尤其是綜合類大學,各學科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思維的碰撞,往往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也正是高校工會文化建設的獨特優勢。高校工會組織通過開展特色活動,占領文化陣地,把高校發展的目标、學風校風、師德教育融入其中,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把個人事業與學校發展的大目标融合起來,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
2、規範功能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大學教師必須才德雙馨,以人為本,以德育人,工會組織積極倡導“胸懷祖國、熱愛人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按照“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笃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要求,開展經常性的師德教育及師風建設活動,無形中規範了教育行為,杜絕了不良現象的滋生。
3、凝聚功能
工會最大的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衆。作為“教職工之家”的工會組織既要開展各類活動促進交流,凝聚人心,又必須樹立“群衆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切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建立幫扶機制,關注弱勢群體,在上級工會和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把教職員工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共促發展。
4、示範功能
高校工會組織對勞動模範、師德标兵、師德先進的進行評選、表彰、宣傳很好的弘揚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精神。挖掘典型、樹立榜樣、加大宣傳力度的措施有利的促進了師德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三、高校工會文化建設的創新策略
1、全面構建高校工會文化建設體系
文化建設乃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和三個層面。隻有三個層面的協調發展,文化建設才能有效順利地進行。高校工會文化建設,首先應當從上述三個層面入手,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情況,集思廣益,制定相應的文化建設規劃。
其中,高校工會物質文化建設屬于大學文化建設的硬件,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學校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規劃格局以及校園建築、活動場所、藝術雕塑、校園綠化和文化傳媒設施所形成的校容校貌和文化環境,是大學文化形象和精神風貌的物質依托。針對這一部分的建設,工會主要可以從文體活動的場地和環境入手,盡量為師生員工呼籲建設高标準的活動場地及配套設施,有條件的應當建設教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在辦公大樓和家屬住宅區的建築和環境設計中,融入豐富的文化内涵,凸顯大學文化的高雅知性的精神氣質,為廣大教職工營造文化氣息濃郁的工作生活環境建設。其次是高校工會制度文化。大學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内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高校工會制度文化可以根據教育工會工作的法律和政策,立足高校自身的教育發展規劃,以及高等教育學校師生在共同的教學科研管理活動中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參與制定各項工作和學習制度、責任制度等校紀校規,從而對學校師生員工和學校組織産生規範性、約束性的影響,更好的體現工會參與民主管理的作用。最後,高校工會精神文化是高校工會文化建設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工會文化的最高層次,主要指廣大教職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标準、道德風尚及精神風貌,對學校的辦學思想、校風學風具有重要影響,工會可充分履行自己的隊伍教育建設職能,倡導培養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創新精神,努力營造良好和諧、師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圍。
除此之外,工會還應重點針對教職工文體活動、女教工工會活動、青年工會活動以及工會組織宣傳活動制定更加具體的文化建設策略。
2、精心打造創意時尚、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品牌
文化品牌既是質量優秀的标志,也是彰顯文化個性、塑造組織形象、提高文化認同的最佳途徑,可以有效提高文化活動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高品位的工會文化品牌是學校各種要素整體優化的結晶,必須有創新的理念作為先導,必須有廣泛的群衆參與基礎,必須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必須有喜聞樂見的形式。各高校工會組織要結合充分整合學校資源,自身特點開展特色活動,用創建文化品牌意識,形成統一的形象标識,塑造良好的教職工形象,擴大工會文化活動影響力。其中,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是最受廣大教工歡迎的工會文化活動,從校運會到文藝晚會,從書畫展覽到旅遊休閑活動,既有益教職工的身心健康,也能豐富教職工的精神生活,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形勢下,工會文體活動要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項目的基礎上,根據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的方針政策,立足各高校自身的大學文化建設規劃,把握文化發展潮流,拓寬思路,創新活動内容與方式,精心策劃和設計更具創意更具新意的品牌文化活動,體現學校的價值體系。工會組織可以以建設“教職工之家”為内容,以各種文體團隊為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在春節、青年節、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和民族假日舉辦,進行品牌命名和品牌包裝,逐年連續定期組織文化體育活動,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大大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比如新浦京官网登录口近年來常年舉辦翠華山登山節、冬季越野比賽、女工讀書征文活動、秦腔晚會、暑期電影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後還可以借鑒文化節的形式舉辦多種時尚新穎的文娛活動,比如學術沙龍、公益文化活動、攝影比賽、美食文化節、服裝秀、才藝展示、親子秀以及各類冠名的體育比賽等活動,成為廣大教工積極參與的文化活動,在此基礎上,工會要結合學校校風、校訓、辦學目标,教育特色,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策劃和實施要具有鮮明目标取向,打造一個、兩個,具有思想性、藝術性、教化性的文化品牌。
3、積極建設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文化精神
工會是組織職工參與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組織機構。2012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開始實施,據該規定:“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職工代表大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學校應當建立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法律賦予工會組織在學校民主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責任,也是工會參與學校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首先,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校務公開制度是大學制度文化、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可以通過完善和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校務公開制度建設,參與學校大學文化建設,促進學校政治文明建設。其次,工會可以利用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公開等渠道開展民主管理活動,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事務管理,不斷提高教職工主人翁意識和參與學校建設的能力,使廣大教職工自覺成為學校大學文化的建設者。
此外,在各級黨委領導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的形勢下,工會組織也要時刻警醒自己,發揮密切聯系群衆的優勢,積極履行民主監督的職責。
4、着力培育以德藝雙馨為導向、提高教職工綜合素質的文化平台
高校工會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廣大教職員工,他們擔負着繁重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任務,同時還擔負着文化育人的光榮使命,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職業道德代表着大學文化的高度和深度,對學生校園文化具有直接的影響。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高校教職工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普遍加大,同時世俗社會的道德危機正在嚴重影響着象牙塔裡的師德師風建設。因此,高校工會文化建設應當緊緊圍繞教職工普遍關心的問題,積極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培訓活動。例如,針對青年教職工隊伍在工作、學習、家庭等方面壓力巨大的問題,工會應當真心傾聽他們的呼聲、暢通他們的訴求表達渠道,加強與教務處、人事處、後勤集團等部門的合作,從不同的層面來搭建展示職工風采的平台。利用崗前培訓、教學競賽、教案展評、師德評比、演講比賽、“技能競賽”、才藝展示、文藝演出等形式,挖掘和展現教師風采,幫助他們成才,鼓勵和吸引教師加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
此外,許多先進模範人物,如各級勞動模範、師德先進個人、崗位立功先進個人等都是通過工會組織推薦和評定的。工會可以通過先進典型的培養、推薦、評定和宣傳,引導廣大教職工樹立遠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用先進典型的榜樣力量,增強教職工的凝聚力,激發教職工社會主義勞動積極性,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長環境和氛圍,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興校戰略的實施,這是工會參與大學文化建設的着眼點。诠釋學校大學精神的豐富内涵、基本精髓、文化傳統和時代風貌。要大力宣傳培育學校大學精神,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迹,賦予學校大學精神新的内涵,用先進典型激勵教職工,用學校大學精神規範教職工的行為,同時也能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提升學校的外在形象。2012年9月以來,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
、新浦京官网登录口教授侯伯宇先生被樹立為全國高校教師先進典型,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中宣部組織侯伯宇先進事迹報告團在全國多個省市進行宣講,《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新聞聯播》等中央級媒體報道,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新浦京官网登录口廣泛開展了學習侯伯宇“愛黨愛國、獻身科學、甘為人梯”的先進事迹,侯伯宇精神成為新浦京官网登录口的驕傲财富,廣大教師深受鼓舞和教育。
5、用心營造維護職工權益、關心職工生活的文化氛圍。
勞動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利益關系,是社會聯系和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随着學校内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帶來勞動關系的新變化。這從根本上要求各級工會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學校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旗幟鮮明地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重視勞動關系變化,與時俱進的加以研究,正确處理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教職工承受程度之間的關系,發揮教代會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的加大源頭參與力度,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特别是在物價上漲、經濟增長放緩、貧富懸殊的形勢下,工會應當注重提高教職工的生活福利待遇,特别要做好教職員工的醫療保障,身心健康、住房、交通等相關問題,對困難職工、老人、婦女、兒童、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予以特别關注,讓廣大教工感受到工會的政策支持和溫暖力量。工會在關注教職工群體利益的同時,應該認真地關注教職工個體的願望,真誠地聽取不同個體對涉及其切身利益的事務的意見,通過對教職工整體、不同群體、不同個體利益的分析研究,提出更為全面的通過維護學校集體利益實現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方案,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教職工的積極性,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6、充分拓展工會文化建設的嶄新陣地。
在積極建設綜合性教職工文化活動中心的基礎上,各級工會還應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基層單位的教工之家,堅持廣泛、深入、持久地組織教職工開展群衆性的、格調高雅的、有益教職工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建設圖書室、休息室,使教職工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放飛心情、活躍生活,使“教職工之家”真正成為教育、宣傳和文化教職工的重要陣地。此外,完善高校文化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校校刊、校廣播台、校電視台、校園網絡、宣傳櫥窗等傳統文化窗口和宣傳陣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官方微博、手機短信、燈箱廣告等多種新媒體、新傳播渠道進行積極展示廣大教師工的工作生活風采,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工會影響和覆蓋面,營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不僅能愉悅師生員工的心情,更能促使大家形成自律,使得個人的行為操守更加規範。
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初見成效。新浦京官网登录口110周年校慶高舉“文化校慶、學術校慶”,展示了大學文化的高雅魅力,對高校文化建設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高校工會組織一定要緊抓機遇,緊密追随大學文化的前進步伐,高瞻遠矚,全面推展,為積極履行職能、維護職工權益的基礎上,大力促進高雅現代、豐富、和諧的大學文化建設,為中華民族文化複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